青島為明學校青少年國學院建設新進程:博物館進校園
???
????青島為明學校堅持培養(yǎng)“厚重、大氣、高遠、時尚”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(xiàn)代人,青島為明學校青少年國學院課程基地于3月10日落戶中國青島漢畫像磚博物館,青島為明學校于3月24日在學校為明劇場開講漢畫像磚文化大講堂,國學講師王翰老師通過《一磚窺漢》向全體教師展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漢文化。在開展國學課程的基礎上隨后又在學校教室中增加了國學教室,為我校的國學教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??? 漢畫像磚是一種建筑用磚,主要見于宮室建筑和墓室中,這些磚上繪有闕樓橋梁、車騎儀仗、舞樂百戲、祥瑞異獸、神話典故、奇葩異卉等,是我國漢代最珍貴的圖像資料圖庫之一。通過一種漢畫像磚就可以了解整個漢代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教育等,顯示出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。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,漢畫像磚文物的保留,不僅是中國美術發(fā)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,還對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。
??? 青島為明學校堅持“走出去”和“請進來”,除了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參觀青島漢畫像磚博物館以外,還在學校內(nèi)設立國學院以及國學教室并開設國學課程,充分體現(xiàn)了我校是如何做到“走出去”和“引進來”。博物館與學校的結(jié)合正當時,實現(xiàn)館校合作、實現(xiàn)博物館進校園,就可以把博物館的各項功能向校園延伸,不僅能讓文物“活”起來,更能讓學生們透過文物看到歷史和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讓博物館更好的成為青少年學生身邊的“第二課堂”。博物館就是另外一種學校,中小學既要重視在課堂上的知識的學習,又要重視博物館中文物知識的學習。將博物館“請進來”,在空間上拉近了博物館和學生之間的距離,學生可以在學習枯燥的文化知識之余,有機會通過文物親身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,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。
??? 青少年國學院的設立,秉承了建設“沒有圍墻的博物館”的理念,使在校師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零距離感知文物,了解文物知識。讓博物館走進校園課堂,讓學生與人類文明對話。并且在國學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了可以親自動手的機會,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制作漢畫像磚的拓片,有機會去模擬制作畫像磚,仿佛穿越回強盛的漢代,這會將枯燥的歷史變得生動有趣,遠遠好過隔著屏幕去看一些經(jīng)過攝影師精心剪裁的照片或視頻,重新讓學生可以回歸本真,可以用自己的雙眼和雙手去觀察事物、感知事物。
??? 漢畫像磚背后所蘊含的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,我們是漢人,講漢語,寫漢字,承襲漢代禮儀,一向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,漢畫像磚里面所記載的文字、典故、歌舞、體育等對今天都具有借鑒意義,古代人的聰明智慧是我們現(xiàn)代人應該去學習的。
??? 青島為明學校秉承“創(chuàng)設適合學生發(fā)展的教育,讓學生潛能得到最大激發(fā),對孩子一生負責”的辦學理念,讓博物館走進校園課堂,無疑是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,讓博物館真正貼近學生課堂生活和課余生活,拉進博物館與學生的距離,讓學生與人類文明對話。我們學漢字講漢語,秉承的是漢文化,雖然經(jīng)過歷史的沿革,傳統(tǒng)文化的各方各面發(fā)生了部分改變,但被保留下來的這部分都經(jīng)過了歲月的沉淀和升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