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讀書成為習慣‖青島為明學校小學部英語組在線讀書沙龍系列(一)
2016年,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《零點項目》攜手為明學校,首次進入中國學校,共同進行以“中美視角下的國際素養(yǎng)教育”為課題的師生教學實踐和研究。2018年,項目實踐成果分享會暨中美視角下的國際素養(yǎng)教育專題研討活動在青島為明學校隆重舉行,在國際先進理念的指引下,,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長足進步,讓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更大發(fā)展。
王欣老師圍繞“思維發(fā)散”這一主題分別從超越教育家布魯姆;記憶、作業(yè)和活動;提高理解力的8個步驟;其他思維形式;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五個方面進行了分享交流。學習過程中存在思維方式的動態(tài)反復,從思考的目的出發(fā)才是我們了解思維的正確方法。教師若想切實提高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理解力,必須把精力放在思維訓練上,同時努力為學生創(chuàng)造思考機會。教師在展示自身和學生的思維過程時,應該關注能夠提高個人理解力的教學方法。
臺雨老師以《學習是思考的結果,思考是教學的中心》為題,對教學的可視化以及如何實現思維透明化等方面進行了分享。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,為思考創(chuàng)造機會,讓學生的思維透明化。在活動中,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發(fā)現學生存在的問題,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,從而明確學習內容?!笆谥贼~不如授之以漁”,學生學到了需要的內容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。
白依璘老師從思路的定義、思路的作用、思路的分類方法幾個方面對思路進行了詳細的分享介紹。思維方法的訓練應用到教學非常重要,學生掌握了思考的思維方法,能夠拓寬思考的路徑,思考問題更加全面,角度更加多元。提升學生的思維訓練,也可以提升教學效率。思維工具是思考的腳手架,不同人即使使用同一個工具,也會有不同的結果,這取決于每個人如何看待問題、了解情境、對待對象,但利用工具把思考的過程透明化,讓我們有機會累積、精進,不斷地做出更明智的決策。
結合四位老師的分享內容,老師們又圍繞:“哈佛思維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嗎?”以及“通過今天的分享,你對后面的哈佛思維的學習期待值為幾顆星呢?” 兩個問題展開了積極熱烈的探討。
通過這次讀書分享會,老師們在閱讀中尋找靈感,在反思中超越自我,在交流中共享了讀書的快樂,深刻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。
最后,孫玉強副校長對此次讀書分享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。首先,孫校長對此次分享活動給與了肯定和表揚。其次,孫校表示,作為教育工作者,在讀書活動中要起到示范帶頭作用,要“認真讀書”,在養(yǎng)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,給孩子們做出表率。最后,孫校長勉勵所有英語老師,要透過書中的信息,悟出其中真諦,把書中的教學方法切實落實到實際課堂中,做到學以致用,不斷進步!